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这一重要论断犹如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灯塔,既照亮前行方向,更标注精神坐标。通过认真研读《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我深刻领悟到,作风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更是驱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将作风建设深度融入育人实践,既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忠实践行,更是培育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必然选择。唯有以“信仰红”铸魂、“实干金”赋能、“清正蓝”筑基,方能绘就创新创业教育的政治底色、实践成色与廉洁本色,在时代浪潮中书写教育者的使命担当。
一、筑牢“信仰红”:以政治引领夯实价值根基
“信仰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基因,回答着“为谁创”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走在前、作示范。”“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这些重要论述为创新创业教育确立了根本遵循——必须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育人实践的磅礴力量。
闽南科技学院光电信息学院教师党支部构建的“党建+产教融合”模式,为“信仰红”的落地提供了鲜活样本。一方面强化党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将价值引领嵌入教案设计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党员带领学生扎根泉州芯谷、三安光电等企业研发一线,在解决产业、企业实际问题中渗透家国情怀,构建“理论铸魂+实践塑形”育人闭环,实现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塑造”的育人升华。清华大学“天格计划”学生团队深耕伽马射线暴探测领域,首创“高年级带低年级”实践模式,让本科生深度参与载荷研制,累计发射13颗卫星载荷。团队成员将个人理想融入科技强国使命,用行动诠释了“为谁创”的时代之问——唯有将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伟业,让创新创业扎根祖国大地,“信仰红”才能成为照亮科技征程的永恒灯塔。
二、淬炼“实干金”:以知行合一提升育人质效
“实干金”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密码,破解着“如何创”的方法之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这一论断赋予“实干金”深邃的哲学意蕴——它既是攻坚克难的方法论,更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价值转化器。
上海交通大学“哪吒”团队的八年攻关,正是“实干金” 的生动注脚。面对海空跨域航行器“轻与稳”的技术悖论,团队成员在调试中屡败屡战,最终首创“冲浪算法”破解跨介质稳定控制难题。“哪吒Ⅳ”实现全球首例真实海洋环境下的自主跨域航行,下潜深度突破百米级。“哪吒”团队的实践启示我们:“如何创”的答案不在理论推演的模型中,而在解决真实问题的探索里。当青年科研工作者将“反复试错”的攻坚意识与“十年磨一剑”的坚守精神相结合,创造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青年担当。这种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正是对“如何创”最鲜活的时代诠释。
三、守护“清正蓝”:以底线思维涵养生态净土
“清正蓝”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伦理基石,既以底线思维界定“创什么”的价值边界,更以导向功能构建“为何创”的价值坐标,让创业者在合规与创新的统一中锚定事业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纪律既有教育约束功能,又有保障激励作用。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是内在统一的。纪律既明确了不能触碰的底线和边界,也为党员、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提供了行动准绳。遵规守纪,就会拥有干事创业的充分自由和广阔空间。”这一重要论述为“清正蓝”注入深刻的伦理内涵——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必须以法治思维划定红线,以底线意识守护初心。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将廉洁教育融入创业全链条:学生集体签署《直播公约》,承诺恪守“诚信经营、合规运营”准则。通过“雪峰论道”开展商标纠纷、税务合规等专题讲座,组织 “廉洁诚信创业案例分享会”等活动分享优秀创业学子的廉洁诚信事迹,强化底线意识。这个案例印证了:当青年创业者将“清正蓝”作为立身之本,便构筑了抵御风险、行稳致远的创业根基。这些实践探索清晰地回答了“创什么”的本质追问:创新创业绝非利益至上的逐利场,而是要以“清正蓝”为基,创社会之需,解民生之痛,方能让创新创业之路走得更正、更稳、更远。
作风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生命线。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深刻把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时代内涵,将严的基调、实的作风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让党的作风建设在教育实践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机关党委十一支部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