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人生的巨大希望

发布者:万君发布时间:2022-06-21浏览次数:1863

充实人生的巨大希望

  

——在江西电大二十周年校庆大会上的发言

  

徐效钢

  

  作者简介:江西广播电视大学1982级校友,1969年入伍(年仅15岁),17岁为抢救国家财产、保卫群众安全身负重伤,1976年退伍到庐山图书馆工作。作者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只有初中文化的一等革命伤残军人,成长为全军英雄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中共十三大和十四大代表。历任庐山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三、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庐山管理局纪委书记,江西省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校友: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庆祝母校江西电大建校二十周年,作为一个受电大培养和恩惠多年的学生,我感到无比的振奋和激动。

先,我执弟子礼,向二十年来辛勤执教的老师们、向关心支持电大教育的省领导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我们虽然年轻但同样是春华秋实,桃李芬芳的母校二十年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同窗共载,情同手足的各位校友问好!

电大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真正开放式的社会大学,而我们则是电大现代远程高质量教育的最大受益群体。

再过三天,澳门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再过十三天,一个以现代信息为基本特点的新世纪即将开始,在这百年之交千年之际的伟大时刻,我们全体校友不能不对电大以远程教育的形式,为我们的人生带来的转折,为我们的事业打下的坚实基础,而充满了感激之情。

人们常说我们这一代人生不逢时,长身体遇三年自然灾害,读书求学时赶上文化革命、可以工作了又碰到了上山下乡,等到了改革开放,百业待举,又首先感到的就是知识的不足,既没有更多的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也没有必要的获得知识的标志。生活的不公平,首先就在于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当然我还有自己的特别的困难,在部队救火受伤致残,过去既无缘成为文革中工农兵学员,今天也无法成为恢复高考后一届又一届的幸运儿。

但我们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所怀有的人生抱负,却与所有有责任感的人们是一样的。

正当我们祈盼无望、心意茫然的时候,电大的出现,特别是电大文科的创办,为我走出知识的盲区、摆脱工作的困顿、获得发展的动力展现出一派光明前景。凭借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以远程教育为特点的电大,也为社会教育的机会均等、为几千年来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战略性最佳解决方略,也为所有身列名墙之外的学子们,带来了充实人生的巨大希望。

毋庸讳言,对我来说,电大的学习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但电大的老师们却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我十几岁当兵,文化基础很差,是在班主任张匡波老师的督促鼓励下,我把一叠叠崭崭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课本,反复翻阅成了一颗颗卷心菜;我的手指残端夹不住笔,我就把笔杆压在伤口里,练写字,记笔记,写作业。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得到了电大老师和同学们的更多热情帮助和爱护。

当时我在庐山工作,每次考试要到九江。冬天大雪封山,是同学们搀扶着我一次次走过了被冰雪覆盖着的好汉坡;夏天,山下的温度几近四十度,我因汗腺损伤不能出汗,是九江电大的王美丽等老师在考场上,一次次地为我送来冷水打湿的毛巾。电大的学习制度很严,三年来我再累再忙也没有漏听过一堂课,业余时间差不多是抱着那个砖头录音机过来的。

电大的考试和评卷制度严格的近乎于苛刻,我现在还能想起那些得了59分的同学望着成绩单欲哭无泪的模样。

严格的教育使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三年下来,我的视力从1.2下降到了0.5,后来连对面的熟人都看不清楚了,体重也从来没到一百斤。不过我的学习成绩却日见进步,毕业时是班上唯一的所有功课平均都超过80分的学员,象外国文学课,我还考出了98分的好成绩。

现实生活中是没有“假如”的。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里,我却想说关于电大和我的一些“假如”。

假如没有电大这样一种覆盖地域广大,充分开放,信息透明,宽进严出的教育形式,那么只读过六年小学,挂了一个初中毕业名份的我,只得就可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盲目漂流,而在今天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则更要有灭顶之虞了;

假如没有在电大打下的文化思想素质基础、没有老师们灌输和要求背诵的那些美好诗文,那么只能爱江山不能爱美人的我,就可能永远无法获得一种美的审美观念和情趣,那种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满生活,也就可能只是一枕黄梁了;

假如没有电大让我在山川壑谷之间的斗室里心随电波,思接千载,树立起来的理想,信念和操守,那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对我来说就只能是一个周易时代的古训,在这些年的艰难困苦、风风雨雨之中,我就真正是既走不出伤残的困境,也经不起成败和荣辱了。

电大不但给了我知识,而且给了我作为人的尊严,从而为我提高思想政治科学文化素质、扩大社会活动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知识和尊严的推动下我开始从一个原本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只是学会了为读者端茶倒水的残疾人,慢慢地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综合素养的现代学人。

也正因为如此,作为电大学生,这些年我一直以自己毕业于电大而自豪,并且充满自信地以电大人自居。因为我从自己学习和实践中认识到:电大是知识与能力的连接器和放大器,电大是事业与成功的结点和纽带。

电大毕业以后,我用学到的知识,努力运用到工作中去,在文献整理。古籍善本书鉴定,地方史志研究,图书馆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人民日报和省以上专业刊物发表了几十篇论文。

在庐山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中,我担任了庐山管理局申报副总指挥、宣传组长。主持了《申报书》的撰写工作,我领导包括三位副研究员在内的的专业人员,半年之中六易其稿,顺利完成任务,通过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专家审稿,并且由建设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报两位副总理会签后,送交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

在庐山申报期间,我还撰写了申报宣传提纲、背景材料、现场考察摸拟问答,两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和分镜头脚本。综合改定了各景点说明等,文字总数达十几万字,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和社会群众的高度评介,为庐山的申报成功作出了贡献,为祖国为江西,也为我们电大争了光。

在有关社会活动中,我也充满信心地运用在电大学到的知识和本领,铭记着电大课任老师们如袁行霈.郭锡如、张志公等先生做学问要深、做人要实的教诲,先后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怀仁堂、北京大学、中科院、武汉大学、华东、华中、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江西师大和南昌大学等报告或讲学。湖南湘雅医学院的师生们曾送给我两句夸奖的话:学术上硕果累累,精神上惠及众生。我则不谦虚也不自大地告诉他们说:电大就是我的北大、清华。

从1985年电大毕业以后的十几年当中,在党和人民的关怀信任下,我从一个一等革命伤残军人,逐步成长为中共十三大代表,十四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军英模代表等。面对荣誉和组织的重托,我感到更多的是鞭策和动力,也常常充满感激地想起电大教育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如果说,电大教育是一片覆盖广袤的知识沃土,那么只要努力,即使我们象一颗颗散落无涯的草籽,也能在这片沃土中发芽、开花、结果!

祝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各位老校友事业成功幸福欢乐,祝各位新校友刻苦努力,学有所成!祝我们的电大母校桃李满园、青春永驻!

祝大家新年愉快,新世纪愉快、新千年愉快!(19991217)

全文引自徐效钢赠予本馆的专著《只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