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努力践行共产党人的“心学”

时间:2025-04-18浏览:10设置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面开展,传递出我们党要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的鲜明信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我们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作风建设和党性问题的论述中,多次提到共产党人的“心学”,以及心、人心、内心、初心这样的字眼。这给我启示,抓作风建设,锤炼党性的问题,也就是践行共产党人的“心学”的过程,要将作风建设与锤炼党性紧密联系起来,焕发出共产党人的本质风貌。

一、筑牢关于作风与党性关系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说“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党性。”这说明党性和作风犹如源与流、树干与枝叶的关系。因此,必须树立高度的党性意识,站位要高,党性是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集中体现。鲜明的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特色,也是其对于党员的绝对要求。党性可谓是我们共产党人行为处事、开展工作的指南针和方向盘。习近平总书记说“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这意味着作风问题折射出的是党性问题,我们党从革命之初,就特别重视作风建设,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的一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很好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日常生活作风,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方式,于细微处见出高度的党性原则。对于自己,必须贯彻抓作风建设这一任务,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组织生活当中去,紧绷对作风与党性关系的认识这一根弦。

二、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良好作风养成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作风问题,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产生的”。 作为教师党员,要坚持为公,在公私问题上要划分清楚,做到泾渭分明、清浊有别。坚持为公,着眼自己,就是为单位为集体努力工作,在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对待教学。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自觉领悟并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为行动自觉,促进自己良好作风的养成,以良好作风推动本职事业良性发展。

三、从心里领悟,抓作风建设,要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的同时,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本质要求”。这是一个富有创新性的论断,揭示了理想信念与共产党人初心的内在联系。作为党员,要认真学习、用心领悟。当前现实中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的现象和行为,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这些现象根本上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背弃理想信念、作风不实、党性不强所导致的。作为党员,坚持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忠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增强党性意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保持宽阔的情怀,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记共产党员永远是人民的普通一员,密切联系群众。对于自己,需要和学生多联系、多交流,了解学情,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困惑,尽力为学生排解人生、生活方面的难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道德修养方面,不能松懈,道德修养影响到作风水准。

四、把抓作风建设,融入到小事小节之中。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须臾不能放松。作为党员,以增强党性意识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古人说“祸患常积于忽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告诫我们,作风出问题,是从点滴开始,从身边事开始,从细微处显露的,作为教师党员,不能将作风建设束之高阁,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意识到作风就在自己的心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因此,我在上课教学过程中,避免迟到早退的现象,不迟到晚到教室,哪怕自己早起点,把路上和早餐的时间挤一下,也要准时到岗,这是点滴的作风问题,是思想意识问题。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