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报道我院铸魂育人情况

发布者:人文艺术体育学院发布时间:2021-12-21浏览次数:294

中国江西网报道我院铸魂育人情况

 

昨天,中国江西网,发表了题为《多措并举,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铸魂育人》长篇通讯,详细报道了我院开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情况。

 

链接如下:https://www.jxcn.cn/system/2021/12/20/019484384.shtml

 

全文如下: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峰、成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等教育需要认真领悟植根于实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深入挖掘温润而隽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要旨,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人文学院的前身是江西工程职业学院外语系。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早在2008年外语系就荣获南昌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历经近二十年的努力,昔日的外语系逐渐发展壮大成了人文学院,目前设有商务英语、应用英语、中文、旅游管理、健康管理、酒店管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人文学院一直以来十分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以知识传授、环境熏染等方式,传递人文知识、塑造人文精神,使之内化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道德和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立足专业,人文素养融入人才培养

  人文学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门综合素质课程必修课。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同时,将学生人文情操培养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融入所有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结合课程特点,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元素,构建必修课+专业课+作品展示多维度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体系,厚植学生文化素养。学院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工匠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学生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梦想、展示人生价值理念。

二、传承传播,用英语讲好中华传统文化

  人文学院主办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演讲大赛,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习英语和西方文化的同时,深入学习中国本土语言文化,并能用英语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其中蕴藏的丰富思想,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同学们将自己熟悉的中国经典故事用英语讲述出来,既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活动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自信、明确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这是人文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科特点,组织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育人举措之一。

 

三、课外活动,感受领悟中华传统文化

  人文学院通过学院道德讲坛”“安石论坛平台,邀请专家、学者等给同学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报告讲座。安石论坛第十期的《国乐通识》主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了二胡的发展历史、民族韵味和其艺术特点,教师现场表演的经典名曲片断带领同学零距离感受民族器乐之美。二胡等古典民族乐器都是老一辈留下来的无价之宝,在涵养心灵、引领成长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通过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使同学们深深感到了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此外,人文学院通过举办诗词大赛、家乡美食厨艺比拼、廉洁文化作品展、艺德杯艺术作品大赛、传统中国手工艺品展等系列主题活动,促进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营造文化育人氛围,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作用。

四、学用结合,展现青春使命担当

 

  人文学院教师始终秉持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婺源幼儿园和小学,给当地的孩子们捐书捐物,充分发挥自身专长,为当地学生义务支教,为学院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示范榜样。在寒暑假期间,人文学院学子们勇挑重任,积极参与到家乡抗疫斗争中。他们虽然不能像医护工作者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但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期间,人文学院多名学生勇于担当奉献的精神和出色卓越的表现,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彰,被授予抗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有的同学还荣获省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当今国家大力倡导加强文化建设,大学生要勇于担当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任。各专业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其中。今后,人文学院全体教师将以此为奋斗目标,为中国文化未来的传承者们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民族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培养好后备军。(江西工程职业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