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东——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

发布者:宣传部罗发布时间:2019-10-18浏览次数:747

 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的发言

 

学习资源中心副主任 刘向东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今年531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他特别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在全国执政70年之际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正当其时。

6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

7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就因为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有9000多万党员和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只要始终守初心、担使命,那就无坚不摧。”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反复强调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对我们党成立近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党的性质宗旨的深刻揭示,表明我们党对自身性质宗旨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境界。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集中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体现了党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和评判党的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价值标准。党成立近百年的历史表明,我们党就是为中国人民利益而诞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这就提出了一个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问题。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并根据一定历史阶段的任务适时提出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成功地解决了党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统一问题,把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对开展主题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新时代广大党员从思想和行动上践行党的宗旨指明了方向。

三、要坚定理想信念和牢记宗旨性质,必须加强党性修养。

1.坚定信念,就是把理想高高举过“头”顶。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决定党的生命长度与厚度。理想信念的力量是无形而又巨大的。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

2.为民服务,就是把宗旨深深烙在“心”里。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也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进行取舍的关键点。

3.勤政务实,就是把发展紧紧抓在“手”中。求真务实、不玩虚招、真抓实干、不务虚功。

4.敢于担当,就是把责任稳稳扛在“肩”上。林则徐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好干部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和稀泥,敢于正视问题不回避、承担责任不推诿,直面矛盾不上交,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5.清正廉洁,就是把名利远远抛在“身”后。一个党员干部最后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是否恪守“清廉”二字,“万分廉洁只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把住一个前提:不谋私,守住底线;不腐败,保持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事业重如泰山,视名利清淡如水,怀一身正气、洒两袖清风。

守初心,就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真理武装头脑、指引理想、坚定信仰。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对党和人民忠诚的共产党员。

守初心,就是要勇扛担当,自觉接受教育洗礼、品格锤炼,不断增强敢作为、善作为的内生动力。心怀爱学生之心,尽担为学生之责,常举惠学生之措,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学生学习难题。

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1.强化一种意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人才,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切实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国家的繁荣,民族昌盛,关键在教育。有了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各级电大的领导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生存、质量取胜、质量发展的办学理念,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提高教育质量当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提高教学质量当成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

2.明确一个目标。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我们电大人肩负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社会各类学习者学习需求的重要使命。学习资源建设是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施远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的重要学习手段,是创建江西开放大学提高办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开放学习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习者学习特点和学习模式,更倾向于网络学习和手机移动学习,开发建设多媒体课程学习资源是自觉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要转型升级,建设江西开放大学,彰显资源的优势,必须要适应教育的发展,把建设学习资源建设作为有力的抓手,围绕这个建设目标,建设优质的、满足各类型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学习资源。  

3.制定一个标准。学习资源建设要根据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开放学习的发展理念,依照国家和国家开放大学的相关标准,制定《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资源建设技术标准》,依托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建设,推动学习资源建设规范化,以保证学习资源的通用性、有效性,提高网络环境下资源的利用效率。选用适宜的技术和方法,加速信息技术的渗透和新科技成果的应用,保证学习资源的技术先进性、内容新颖性。

4.完善一套制度。制定和完善一整套资源建设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起草《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资源管理委员会工作规程》,确定管理体制和相关建设程序;制定《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保障学习资源建设顺利进行的规章制度,明确学习资源建设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学习资源建设的原则、类型、标准和激励机制,促进学习资源建设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围绕学校各类办学的需求,制定《江西广播电视大学20192020年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行动计划》,明确今后二年内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打造一批精品优质学习资源。完善学习资源的评价机制,全面、客观地评价学习资源,挖掘优秀精品资源,保证资源建设质量,促进和保障资源建设健康发展;开展优质多媒体学习资源评比,推选优秀作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比赛,保持获奖等级的提升和数量的稳步增长。

5.探索一个机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学习资源自建、合作、引进和共享机制,不断提升学习资源建设能力。充分发挥全省电大办学系统优势,整合系统办学力量和师资队伍,自建一批学习资源;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聘请省内外高校名师担任相关专业与课程学习资源建设项目的负责人,合作共建一批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全国电大系统优势,从国家开放大学和兄弟省市开放大学引进一批学习资源;精选省内外科研院校、行业企业和培训机构的优质教育资源,购买一批学习资源,逐步建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能满足我校各种类型的教育办学所需的学习资源库。

6.锻造一支队伍。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一系列要求,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加快培养、引进学习资源建设人才的步伐,通过校内选调、人才引进、项目聘用等不同形式,为学习资源建设配备一批政治过硬、精通业务、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学习资源建设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内容、形式和制度,建立培训工作的常态机制,提升教师队伍与技术队伍学习资源建设能力。优化激励机制,加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与激励措施,充分体现教师参与课程和精品资源建设的价值,全面调动教师参与资源建设和推广应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