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性锤炼,筑牢党性根基
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处处长、机关党总支二支部书记 余歙峰
一、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
党性是指一个政党具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政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政党的党性是抽象的概括,但可以通过他的党员在思想、言行上的表现而反映出来。人们对一个政党的认识、对其党性的理解,往往是通过其党员的言行举止。要保持一个政党的属性,除了保持党员的阶级成分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党员的党性修养,在思想上、行动上对党性的贯彻落实。而作为个体,一个党员的优秀与否取决于其党性的高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可见,加强党性的修养对一个党员、一个政党是何其重要。
不断加强党性锤炼,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是实现党的最高理想和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是应对复杂执政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性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会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共产党人的党性锻炼,才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党性锤炼贵在知行合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谈到知行合一。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他进一步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精通儒家、道家、佛教,且具非凡军事才能和精深文学艺术造诣的人,他制胜的法宝便是知行合一。他指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意思是知行合一才是真知,知到深处便是行,知而乐行方能行远。党员干部要铭记教诲,做知行合一的模范,时刻注意把党性标准、党性原则、党性要求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将党性锤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初心。
党性锤炼作为党员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就像是其身上的一道护身符,可以保护干部不受权力、金钱、美色的侵蚀。相反,党性修养退化,理想信念动摇,便给党员干部成长带来极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骨头就软,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近几年,一些同志因为党性缺失而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苏荣、赵智勇、姚木根等人背弃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丧失党性原则,严重违反廉洁纪律、国家法律法规,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置若罔闻,顶风违纪,给江西政治生态带来了恶劣影响。这些举动的背后其实是党性修养的缺失,是对中国共产党信仰的动摇。我们党员干部要铭记这些血的教训,不断锤炼党性,锻造理想信念上的钢筋铁骨。
三、自觉接受党性教育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1、加强理论修养,锻造注重理论武装的高度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共产党员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党性修养的首要要求,是实现其他各方面修养的前提条件。因此,广大党员必须老老实实地、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要按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全面系统地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作为从事组织人事工作的党员干部,更应当把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掌握扎扎实实的看家本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唯有如此,与基层同志打交道才有底气和信心,才能准确宣传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略和主张,才能做好基层群众的政治引领、思想引导工作。
2、加强政治修养,锻造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党员干部要把理想信念作为修身立业的“定盘星”“主心骨”,把信仰信念刻在心里、融入灵魂,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守底线,始终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总书记又指出:“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领导干部要忠诚干净担当,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对党忠诚,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致必须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站得稳、靠得住。组织人事部门是政治部门,干的工作是政治工作,组工干部尤其要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无论在哪个岗位始终做到心中有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听党的话、跟党走。
3、加强道德修养,锻造高尚纯洁的人生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领导干部要讲政德,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修好对党忠诚的大德,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增强内在定力,做到清正廉洁,以慎独之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只有保持慎独慎微的高度自觉,多积尺寸之功,点滴完善自我,方能“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做一个内心强大、人格高尚的人。工作中,与基层同志交朋友、打交道,要时刻出于公心,时刻铭记是在为党交友、为党工作,始终不放纵、不越轨、守红线、保底线,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4、加强作风修养,锻造不忘初心的政治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弄明白,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是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共产党员的作风修养,说到底就是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满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真心对群众负责,诚恳接受群众监督。加强作风修养,就是要不忘初心、永葆本色,做到心中有民、一心为民,真正把群众所需、所盼、所急的事情解决好,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践行群体之一,地位重要,作用特殊,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党的形象,关乎基层群众对我们党的评价和信任。因此,组工干部更应当加强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坚持依靠群众,想问题,定政策,作决策,办事情,多看看“群众脸色”,尊重群众意愿。以人为本,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与时俱进,实现优质服务的提升,健全制度,激发为民服务的动力,在人事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凝聚发展正能量。以此赢得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尊重和认同,把干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
5、加强能力修养,锻造不辱使命的过硬本领
党的十九大强调,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工作,都需要担当,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能力绝非天生,也无法一劳永逸、一蹴而就,是在持之以恒的知识更新、实践锻炼中炼就的。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必须与时间赛跑,毫不停歇地增强能力、磨砺本领。组工干部要切实增强能力、提高本领,尤其要提升业务水平,全面掌握党的干部人事方针政策,精通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历史,掌握人事工作的方式方法,广泛学习各方面知识,善于处理各种复杂敏感问题,真正成为行家里手,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以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精神状态,向党进行忠诚的告白、向人民进行赤诚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