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制定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为未来高等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领会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议》把“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置于第四部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之中,承续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要求。党的二十大之后,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既重视教育综合改革、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又重视三者的融合发展,更重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成章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集中部署,并置于“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之后,释放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信号。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出席全国科技大会、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场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意义、核心要义、内在逻辑、实践要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运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要素整合为一个创新联合体,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其内生动力和循环活力,最终目标是形成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完整准确理解中央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改革要求提供了指南,为我们统筹做好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从宏观上来讲,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三大领域各自为政、相互脱节、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客观需要。比如,各类高层次人才评选过去就比较混乱,组织、人事、教育、科技等部门都有人才计划,同一个人才可以向多个部门申请人才称号,造成荣誉重复、资源错配等严重的浪费现象。就我们学校而言,学习贯彻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既是学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省发展大局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实现转型发展、推动开放教育扩优提质的现实需要,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科研学术水平的内在要求。开放教育是我们学校的主责主业,是学校发展的基本盘。推动开放教育扩优提质是国开总部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也是我们学校做优学历继续教育的应有之义。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学校的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仍有待提高,离上级党委、政府的期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广大学习者的需求还有差距。一方面,教学、科研作为支撑学校开放教育的两大要素,既缺乏高质量的教学科研项目和成果,在全省高校和全国开大体系没有比较优势,在工作特色创新方面也还缺少思路举措和成功案例。另一方面,教学和科研作为支撑学校开放教育的关联整体,在工作谋划、项目设计、工作量管理、教师考核评价等方面依然存在“两张皮”现象,工作统筹协调有待加强,整体效能有待进一步发挥。
二、贯彻落实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实践要求
一是搞好顶层设计、完善一体化工作机制。学校要以制定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和明年工作要点为契机,同步谋划部署教学与科研目标指标、发展任务、措施办法,健全完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按照“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同步推进教师教学、科研、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量管理办法修订工作,改革教师评价考核办法,突出教学学术与科研成果的等效评价,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并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在教学科研经费投入、教改项目和科研课题申报、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向有利于教学科研融合的领域倾斜,优先支持跨学科、跨专业、跨部门的教研协同项目,使科研选题源于教学实践,科研成果服务教学质量提升,逐步建立教学科研一体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是聚焦关键领域、推动教学科研深度融合。以贯彻落实国开总部关于数智赋能一体化协同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为主线,着力抓好专业和课程两大建设,研制《专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把开放教育专业控制在60个以内,成人教育专业控制在20个以内,提高本科专业占比。遴选优秀教师参与总部“101 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应用总部智慧化在线教育平台、智能学伴软件,每年重点打造10门左右的直播示范课,评选一批“人工智能+”教学创新典型案例,力争产出高质量教学成果。以研究制定学校科研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整合资源和力量,聚焦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老年教育等重点领域,组织科研团队,持续开展调查研究和学术攻关,力争形成研究特色,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推动教学科研深度融合,设立校内教改委托项目和科研招标项目,开展有组织的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以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创新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融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学习者个性化精准帮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抓好改革试点、建设“双能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资源,是统筹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基础,也是实现开放教育扩优提质的关键要素。要以学校申报的国开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为抓手,协同研制《“双能型”教师能力标准框架》,探索构建“分类分层”教师发展体系,建立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以“双能”素养为核心、以“实际贡献”为导向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和“数智能力”。既要按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岗相适的原则,盘活现有的教师资源存量,又要在明确专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非专业学院重点发展业务的基础上,对于紧缺专业师资,采取全职引进与柔性引进、长期聘任与短期聘任等多种方式,增量补充,尽快建成一支数量合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支撑学历继续教育、社会培训及老年教育等多项办学业务的教师队伍。
统筹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推动开放教育扩优提质,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战略任务。今后,要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从中汲取智慧,并转化为工作思路与举措,努力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推动学校高质量转型发展,为服务江西省学习型社会高地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陈爱生)
